细胸金针虫 Agriotes fuscicollis / 白及
科属分类
动物界 Animalia
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
昆虫纲 Insecta
鞘翅目 Coleoptera
叩甲科 Elateridae
叩头虫属 Agriotes
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
昆虫纲 Insecta
鞘翅目 Coleoptera
叩甲科 Elateridae
叩头虫属 Agriotes
中文俗名
节节虫;钢丝虫;土蚰蜒;铁丝虫;芨芨虫
分布区域
细胸金针虫分布范围广,南至淮河流域,北到东北地区的北部和西北地区均有分布。
形态描述
成虫:体长8~9mm,宽2.5mm。体细长,暗褐色,略具光泽。触角红褐色,第2节球形。前胸背板略呈圆形,长大于宽,后缘角伸向后方。鞘翅长约为胸部的2倍,上有9条纵列的刻点。足红褐色。
卵:乳白色,圆形,大小0.5~1.0mm。
幼虫:老熟幼虫体长约23mm,宽约1.3mm。体细长,圆筒形,淡黄色,有光泽。臀节圆锥形,背面近前缘两侧各有褐色圆斑1个,并有4条褐色纵纹。
蛹:纺锤形,长8~9mm。蛹初期体乳白色,后变黄色,羽化前,复眼黑色,口器淡褐色,翅芽灰黑色。
卵:乳白色,圆形,大小0.5~1.0mm。
幼虫:老熟幼虫体长约23mm,宽约1.3mm。体细长,圆筒形,淡黄色,有光泽。臀节圆锥形,背面近前缘两侧各有褐色圆斑1个,并有4条褐色纵纹。
蛹:纺锤形,长8~9mm。蛹初期体乳白色,后变黄色,羽化前,复眼黑色,口器淡褐色,翅芽灰黑色。
形态照片
为害部位
根,茎
为害症状
为害特点
寄主范围十分广泛,除了为害白及、人参、菊花等药用植物外,还为害麦类、玉米、高粱、谷子、棉花等多种植物。该虫以幼虫啃食白及块茎,致使幼根茎成小孔,导致死苗、缺苗和块茎腐烂。
发生高峰期
3月 | 4月 | 5月 | 6月 | 7月 | 8月 | 9月 | 10月 | 11月 | 12月 | 1月 | 2月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
春 | 夏 | 秋 | 冬 |
发生规律
一般2年完成1代,少数3年完成1代,有世代重叠现象。以成虫和幼虫在20~40cm深土中越冬。越冬成虫在春季10cm深处土温升至7.6℃~11.6℃、气温5.3℃时开始出土活动,10cm深处土温平均达15.6℃、气温13℃左右时是活动盛期。
成虫白天多潜伏在地表土缝中、土块下或白及根丛中。黄昏后出土在地面上活动。具有趋光性和假死性。成虫出土后1~2小时内交配。卵散产于表土层,每雌产卵5~70粒。幼虫期全部在土中,随季节变化而上下迁移为害。初孵幼虫活泼,有自相残杀的习性,致使老龄幼虫数量大为减弱。幼虫老熟后在土中20~30cm深处筑土室化蛹。
成虫白天多潜伏在地表土缝中、土块下或白及根丛中。黄昏后出土在地面上活动。具有趋光性和假死性。成虫出土后1~2小时内交配。卵散产于表土层,每雌产卵5~70粒。幼虫期全部在土中,随季节变化而上下迁移为害。初孵幼虫活泼,有自相残杀的习性,致使老龄幼虫数量大为减弱。幼虫老熟后在土中20~30cm深处筑土室化蛹。
防治方法
1. 农业防治 在播种前或封冻前,深耕细耙,将土中的蛹、休眠幼虫或越冬成虫翻至地表,致使其死亡;施用腐熟有机肥,避免招引金针虫和其他趋粪地下害虫;合理轮作,春季适时灌水,杀死土中的金针虫幼虫。
2. 生物防治 田间施用绿僵菌和苏云金杆菌,使金针虫感染致死。
3. 物理防治 利用金针虫成虫的趋光性,于成虫发生盛期,在田间设置杀虫灯诱杀成虫。
4. 化学防治 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拌细土,制成毒土,在耕地时撒施在土壤内或播种沟内;用药剂顺垄或逐株灌根。
2. 生物防治 田间施用绿僵菌和苏云金杆菌,使金针虫感染致死。
3. 物理防治 利用金针虫成虫的趋光性,于成虫发生盛期,在田间设置杀虫灯诱杀成虫。
4. 化学防治 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拌细土,制成毒土,在耕地时撒施在土壤内或播种沟内;用药剂顺垄或逐株灌根。
登记农药(截止2024年) 共0条
登记证号 | 农药名称 | 有效成分含量 | 剂型 | 类别 | 毒性 | 持证人 |
---|
为害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