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白蚧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/ 吴茱萸
科属分类
动物界 Animalia
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
昆虫纲 Insecta
半翅目 Hemiptera
盾蚧科 Diaspididae
Pseudaulacaspis
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
昆虫纲 Insecta
半翅目 Hemiptera
盾蚧科 Diaspididae
Pseudaulacaspis
中文俗名
桑白盾蚧;桃介壳虫;黄点介壳虫
分布区域
世界上欧洲、亚洲、非洲、大洋洲及美洲大多数国家都有该虫分布。在我国的地域分布很广,从海南、台湾至辽宁,华南、华东、华中、西南多省均有发生。
形态描述
成虫:雌成虫橙黄或橙红色,体扁平卵圆形,长约1mm,腹部分节明显。雌介壳圆形,直径2.0~2.5mm,略隆起,有螺旋纹,灰白至灰褐色,壳点黄褐色,在介壳中央偏旁。雄成虫橙黄至橙红色,体长0.6~0.7mm,翅1对。雄介壳细长,白色,长约1mm,背面有3条纵脊,壳点橙黄色,位于介壳的前端。
卵:椭圆形,长径0.25~0.3mm。初产时淡粉红色,渐变淡黄褐色,孵化前橙红色。若虫:初孵若虫淡黄褐色,扁椭圆形、体长0.3mm左右,可见触角、复眼和足,能爬行,腹末端具尾毛两根,体表有棉毛状物遮盖。蜕皮之后眼、触角、足、尾毛均退化或消失,开始分泌蜡质介壳。
卵:椭圆形,长径0.25~0.3mm。初产时淡粉红色,渐变淡黄褐色,孵化前橙红色。若虫:初孵若虫淡黄褐色,扁椭圆形、体长0.3mm左右,可见触角、复眼和足,能爬行,腹末端具尾毛两根,体表有棉毛状物遮盖。蜕皮之后眼、触角、足、尾毛均退化或消失,开始分泌蜡质介壳。
形态照片
![桑 桑白蚧[19714]©陈君 2024-07-12](https://img.pests.cn/pic/24/2024/19714.jpeg!simg)
为害部位
茎,叶
为害症状
变色,畸形,萎焉
为害特点
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约120属。为害桃、李、梅、吴茱萸、杏、桑、茶、柿、枇杷、无花果、杨、柳、丁香、苦楝等多种果树林木。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在吴茱萸枝干上吸食养分,严重时灰白色的介壳密集重叠,枝条表面凹凸不平,树势衰弱,枯枝增多,并诱发煤污病和膏药病。严重的一些幼树整株枯死,树龄十年以上的林子面临毁灭的威胁。
发生高峰期
3月 | 4月 | 5月 | 6月 | 7月 | 8月 | 9月 | 10月 | 11月 | 12月 | 1月 | 2月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
春 | 夏 | 秋 | 冬 |
发生规律
桑白盾蚧在浙江1年3代,以受精雌成虫越冬。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、7月中旬和9月上旬。雄成虫能飞翔行走,交尾后很快死亡。雌成虫固定一处为害,受精雌虫将卵存于虫体下,每头雌虫可产卵40~200粒,卵期,第1代10~20天,第2、第3代4~7天。初孵若虫能爬动,一次蜕皮后失去触角及足,口器刺入树皮,不再移动,分泌蜡质,逐渐形成介壳。雌若虫经3次蜕皮后变无翅成虫,雄若虫经二次蜕皮后,再经一周预蛹期,即羽化为有翅成虫。桑白蚧在广东每年发生5代,主要以受精雌虫在寄主上越冬。春天,越冬雌虫开始吸食树液,虫体迅速膨大,体内卵粒逐渐形成,遂产卵在介壳内,每雌产卵50~120余粒。卵期10天左右(夏秋季节卵期4~7天)。若虫孵出后具触角、复眼和胸足,从介壳底下各自爬向合适的处所,以口针插入树皮组织吸食汁液后就固定不再移动,经5~7天开始分泌出白色蜡粉覆盖于体上。雌若虫期2龄,第2次蜕皮后变为雌成虫。雄若虫期也为2龄,蜕第2次皮后变为“前蛹”,再经蜕皮为“蛹”,最后羽化为具翅的雄成虫。但雄成虫寿命仅1天左右,交尾后不久就死亡。
防治方法
1. 农业防治 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除寄主枝干上的虫体。结合整形修剪,剪除被害严重的枝条。实施种苗检疫,防止蚧虫随苗木进一步扩散,并对带虫苗木就地除虫处理。
2. 生物防治 桑白蚧的天敌种类较多,桑白蚧褐黄蚜小蜂Prospaltella beriosei是寄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,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和日本方头甲Cybocophalus nipponicus是捕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,它们是在自然界中控制桑白蚧的有效天敌,应注意保护利用。
3. 化学防治 根据调查测报,抓准在初孵若虫分散爬行期实行药剂防治。使用含油量0.2%的黏土柴油乳剂混化学药剂喷雾防治。
2. 生物防治 桑白蚧的天敌种类较多,桑白蚧褐黄蚜小蜂Prospaltella beriosei是寄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,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和日本方头甲Cybocophalus nipponicus是捕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,它们是在自然界中控制桑白蚧的有效天敌,应注意保护利用。
3. 化学防治 根据调查测报,抓准在初孵若虫分散爬行期实行药剂防治。使用含油量0.2%的黏土柴油乳剂混化学药剂喷雾防治。
登记农药(截止2024年) 共0条
登记证号 | 农药名称 | 有效成分含量 | 剂型 | 类别 | 毒性 | 持证人 |
---|
为害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