瘦筒天牛 Oberea atropunctata / 黄檗
科属分类
动物界 Animalia
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
昆虫纲 Insecta
鞘翅目 Coleoptera
天牛科 Cerambycidae
Oberea
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
昆虫纲 Insecta
鞘翅目 Coleoptera
天牛科 Cerambycidae
Oberea
中文俗名
分布区域
国外分布于尼泊尔和朝鲜,国内分布于山东、湖南、湖北、浙江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形态描述
成虫:体长16~19mm,宽约2.5mm。体红棕至棕黄色,密被金黄及棕色绒毛。触角略超过体长。前胸圆筒形,背面拱凸,具中隆线,散布稀疏刻点。小盾片梯形。鞘翅外端角齿状突出;翅面基半部刻点粗深,具6列刻点。足粗短,爪具附叶,半开式。
卵:长2.1~2.9mm,宽0.7~0.8mm。长椭圆形,初产时为淡黄色至黄绿色,后逐渐变红,近孵化时呈暗红色。
幼虫:成熟幼虫乳白至蛋黄色,圆柱形,头近方形,体长16~20mm,前胸宽2.5~3mm。口器框与上颚黑褐色;唇基光滑,上唇端部多刚毛;口后片前缘长毛8支;触角2节;单眼1对。前胸背板前缘和中纵线黄白色,近前缘有1横列长毛;中区棕黄色,散布呈“山”形排列的长毛;后胸背板和腹部第1~7节具椭圆形步泡突,步泡突具中纵沟、2条侧纵沟和1条横沟。第8腹节后端环生粗毛,第9腹节轮生粗毛4圈。肛门3裂。
蛹:离蛹,长15~18mm,前胸宽1.8~2.4mm。体细长,圆柱形。初蛹化时淡黄色,之后复眼变黑色。
卵:长2.1~2.9mm,宽0.7~0.8mm。长椭圆形,初产时为淡黄色至黄绿色,后逐渐变红,近孵化时呈暗红色。
幼虫:成熟幼虫乳白至蛋黄色,圆柱形,头近方形,体长16~20mm,前胸宽2.5~3mm。口器框与上颚黑褐色;唇基光滑,上唇端部多刚毛;口后片前缘长毛8支;触角2节;单眼1对。前胸背板前缘和中纵线黄白色,近前缘有1横列长毛;中区棕黄色,散布呈“山”形排列的长毛;后胸背板和腹部第1~7节具椭圆形步泡突,步泡突具中纵沟、2条侧纵沟和1条横沟。第8腹节后端环生粗毛,第9腹节轮生粗毛4圈。肛门3裂。
蛹:离蛹,长15~18mm,前胸宽1.8~2.4mm。体细长,圆柱形。初蛹化时淡黄色,之后复眼变黑色。
形态照片
为害部位
茎,叶
为害症状
缺刻
为害特点
以幼虫和成虫为害黄柏枝干,幼虫钻蛀黄柏枝干造成枯枝和风折;成虫不仅取食嫩叶、嫩梢或叶脉皮层形成危害,而且产卵时环咬嫩梢致使嫩梢枯萎死亡。
发生高峰期
3月 | 4月 | 5月 | 6月 | 7月 | 8月 | 9月 | 10月 | 11月 | 12月 | 1月 | 2月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
春 | 夏 | 秋 | 冬 |
发生规律
在贵州黔南地区1年1代,以幼虫在被害枝条的蛀道内越冬,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。成虫于4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,羽化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,产卵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。卵4月下旬开始孵化,幼虫在枝条内蛀食到10月底至11月初越冬。
成虫在蛀道的蛹室中羽化,羽化后3~5天沿着蛀道出孔,也有在蛀道中停留15天出孔。成虫通过取食嫩叶、嫩梢或叶脉皮层补充营养。成虫飞翔能力不强,1次飞5~10m,平时栖息在叶片背面,清晨和雨天活动缓慢,易于人工捕捉。成虫寿命15~25天。交尾以10~15时最频繁。每次交尾历时10分钟左右,雌雄成虫均可多次交配。雌虫交尾后卵产于嫩枝梢端。产卵前先爬至离新梢端部约10cm处用上颚咬破皮层成一横刻,然后调转身体在横刻处产卵,每处产卵1粒,少数2粒。产卵完毕后,在产卵处下方约虫体长度处咬1~3道相距1cm左右的环形或半环形刻纹,多数2道。7~14天后卵孵化为幼虫。幼虫孵化后就近蛀食枝条髓部。枝条从产卵处被风吹断或被其蛀断,幼虫就向下或向侧枝蛀食,蛀食的过程中,隔一定的距离向外开1个排泄孔。幼虫在受惊后会在夜间咬下大量木屑堵在蛀入口。越冬前幼虫调转身体,头向上,用木屑将蛀道上方堵住,保护自己。幼虫化蛹前用木屑将两端堵住,形成简单蛹室。蛹期10~15天。
成虫在蛀道的蛹室中羽化,羽化后3~5天沿着蛀道出孔,也有在蛀道中停留15天出孔。成虫通过取食嫩叶、嫩梢或叶脉皮层补充营养。成虫飞翔能力不强,1次飞5~10m,平时栖息在叶片背面,清晨和雨天活动缓慢,易于人工捕捉。成虫寿命15~25天。交尾以10~15时最频繁。每次交尾历时10分钟左右,雌雄成虫均可多次交配。雌虫交尾后卵产于嫩枝梢端。产卵前先爬至离新梢端部约10cm处用上颚咬破皮层成一横刻,然后调转身体在横刻处产卵,每处产卵1粒,少数2粒。产卵完毕后,在产卵处下方约虫体长度处咬1~3道相距1cm左右的环形或半环形刻纹,多数2道。7~14天后卵孵化为幼虫。幼虫孵化后就近蛀食枝条髓部。枝条从产卵处被风吹断或被其蛀断,幼虫就向下或向侧枝蛀食,蛀食的过程中,隔一定的距离向外开1个排泄孔。幼虫在受惊后会在夜间咬下大量木屑堵在蛀入口。越冬前幼虫调转身体,头向上,用木屑将蛀道上方堵住,保护自己。幼虫化蛹前用木屑将两端堵住,形成简单蛹室。蛹期10~15天。
防治方法
1. 植物检疫 杜绝带虫苗木的调运和栽植,防止该虫传播扩散;
2. 农业防治 在4月中下旬成虫盛发期,组织人力捕杀成虫,以清晨及阴雨天为好,此时成虫活动能力较弱,容易捕杀;黄柏嫩梢被产卵后,上部枝条枯萎,容易识别,因此可在成虫产卵期间,用针刺杀卵和幼虫;及时剪除被害虫枝和产卵的枝条,集中处理。
3. 化学防治 对已蛀入主干的幼虫,用浸有药剂的棉球堵塞蛀入孔将其杀死,同时还可杀死蛀道内的蛹和刚羽化的成虫;在成虫盛发期向黄柏树冠喷施药剂。
2. 农业防治 在4月中下旬成虫盛发期,组织人力捕杀成虫,以清晨及阴雨天为好,此时成虫活动能力较弱,容易捕杀;黄柏嫩梢被产卵后,上部枝条枯萎,容易识别,因此可在成虫产卵期间,用针刺杀卵和幼虫;及时剪除被害虫枝和产卵的枝条,集中处理。
3. 化学防治 对已蛀入主干的幼虫,用浸有药剂的棉球堵塞蛀入孔将其杀死,同时还可杀死蛀道内的蛹和刚羽化的成虫;在成虫盛发期向黄柏树冠喷施药剂。
登记农药(截止2024年) 共0条
登记证号 | 农药名称 | 有效成分含量 | 剂型 | 类别 | 毒性 | 持证人 |
---|
为害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