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翅土白蚁 Odontotermes formosanus / 茯苓

科属分类
动物界 Animalia
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
昆虫纲 Insecta
蜚蠊目 Blattodea
白蚁科 Termitidae
土白蚁属 Odontotermes
中文俗名
黑翅大白蚁
分布区域
国内分布于河南、江苏、海南、西藏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山西、山东、陕西、河北等地。国外分布于缅甸、越南、泰国、印度、孟加拉国、日本、朝鲜、美国夏威夷。
形态描述
兵蚁:体长约6mm,乳白色;触角15~17节。上颚镰刀形,左上颚中点前方有一明显的齿,齿尖斜向前;右上颚内缘的对应部位有一不明显的微齿。前胸背板背面观元宝状,侧缘尖括号状,在角的前方各有一斜向后方的裂沟,前缘及后缘中央有凹刻。有翅成虫:体长27~29.5mm,翅展45~50mm。头胸腹背面黑褐色,腹面棕黄色。触角19节。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淡色的十字纹,纹的两侧前方各有一椭圆形的淡色点,纹的后方中央有带分支的淡色点。翅长大,前翅鳞大于后翅鳞。整个翅面有微毛,翅中部有棒状突起,前后缘有尖头状乳突。工蚁:体长4.61~4.9mm。头黄色,胸腹部灰白色。触角17节。囟门呈小圆形的凹陷。蚁后和蚁王:体长70~80mm,体宽13~15mm。头胸部和有翅成虫相似,但色较深,体壁较硬。蚁王体略有收缩。
卵:乳白色,椭圆形。长径0.6~0.8mm,短径约0.4mm。一边较平直。
形态照片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64]©陈君 2009-11-13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65]©陈君 2009-11-13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66]©陈君 2007-12-27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67]©陈君 2007-12-27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68]©陈君 2007-12-27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69]©陈君 2007-12-27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70]©陈君 2007-12-27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71]©陈君 2007-12-27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72]©陈君 2007-12-27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73]©陈君 2007-12-27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74]©陈君 2007-12-27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75]©陈君 2007-12-27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76]©陈君 2007-12-27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77]©陈君 2007-06-18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78]©陈君 2007-06-18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79]©陈君 2007-06-18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80]©陈君 2007-06-18
  • 化州柚 黑翅土白蚁[12981]©陈君 2007-06-18


  • 为害部位
    为害症状
    缺刻
    为害特点
    土栖生活,食性杂,寄主范围广,可为害杉树、樟树、泡桐、栎类、马尾松、侧柏等100多种植物和农作物。白蚁为害茯苓主要通过蛀食料木造成菌丝营养不足,建筑泥道阻碍菌丝呼吸作用,及直接咬食茯苓菌核等方式,造成茯苓产量锐减,品质降低。
    发生高峰期
   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
    发生规律
    黑翅土白蚁活动有很强的季节性。在福建、江西、湖南等地,11月下旬开始转入地下活动,12月除少数工蚁或兵蚁仍在地下活动外,其余全部集中到主巢。次年3月初,气候转暖,开始出土为害。这时,刚出巢的白蚁活动力弱,泥被、泥线大多出现在蚁巢附近。连续晴天,才会远距离取食。5~6月形成第1个为害高峰期。7~8月气候炎热,以早、晚和雨后活动频繁。入秋的9月后,逐渐形成第2个为害高峰期。10~11月为贮粮高峰期。黑翅土白蚁喜欢生活在潮湿黑暗的环境中。白蚁眼睛已退化,惧怕阳光,不敢暴露在地表面上活动,它们筑巢在土中、木头里或松茯苓菌种包内,修筑隧道活动隐蔽,不易被察觉,一旦发现,损失严重,已无法挽回;易传播和扩散蔓延。白蚁长大成熟后,会发生群体分飞,扩散蔓延的速度快,不易防治。在每年适宜的季节,成熟巢群中的有翅成虫会飞离原群。有翅成虫后落地,两对翅由横肩缝脱落,一雌一雄互相配对,然后筑巢建立新群体,有一对一建巢,也有数对一起建巢。黑翅土白蚁的品级相对较为简单。有翅成虫经婚飞配对后,建巢成为蚁王蚁后负责繁殖后代;卵孵化为幼蚁,幼蚁在不同激素作用下分别向工蚁和兵蚁2个方向分化。巢龄达到一定年限后,又出现有翅成虫的分化。
    防治方法
    1. 农业防治 在选择茯苓种植场地时,应选择向南、向东南地势高燥的环境,尽量避开蚁源,清除场地上残留的腐烂树根、朽木等杂物,如在种植前,场地确有蚁害存在,可寻找并挖掘白蚁的巢穴;种茯苓的松树桩及松木要求比较干燥,避免遭白蚁为害;种茯苓前,在茯苓区周围挖几个深1尺左右的诱集坑。坑中放置松树枝、松树块等,上盖松针后用石板盖好,每隔1个月检查1次,如发现大量白蚁,可取出用火烧或者药物杀死,另换新鲜物,继续诱杀。
    2. 物理防治 挖沟在沟内填充不含杂质的清水沙,然后用煤灰层对沟顶封闭。这种物理隔离方法使白蚁无法形成蚁道进入棚地,经济、环保、简单、适用;每年5~6月间繁殖蚁出巢时,进行灯火诱杀减少新蚁群。
    登记农药(截止2024年) 共0条
   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
    为害照片
    查看更多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