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组照片
集群编号:
版权所有©严禁批量下图、非法去水印!
徐常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
拍摄时间:2016-07-13
上传时间:2023-02-07 10:47:28
像素:5472 × 3080
大小:0.3 MB
为害部位:
为害症状:
是否可信:
图片描述:
图片标签:
图片类型:田间
版权信息:CC-BY-NC

成虫:体长7~14mm,宽2.2~4.5mm,雌虫平均体长略大于雄虫;初羽化成虫红褐色,后慢慢变黑色;喙显著,适度弯曲;触角黑色,着生在喙1/3处,柄节略长于鞭节,鞭节6节,第1节略长于第2节,棒节卵形,顶端淡黄色;复眼黑色、光滑,呈长椭圆形;鞘翅前端最宽,至尾部逐渐变窄;鞘翅上的凹刻点组成多条纵向刻纹;背部有6个淡黄色斑点,前排4个,后排2个,较大,有的象甲不明显;足5节,腿节、胫节为红褐色,其余各节为黑色;腹部末端微露于鞘翅之外;腹部可见腹板5节,雌虫腹基部光滑饱满,雄虫腹基部凹陷。
卵:平均长约1.2mm、宽约0.8mm,初期乳白色,后期呈浅黄色;长椭圆形,表面光滑。
幼虫:老熟幼虫体长9~17mm,呈拱形弯曲,体表多皱褶,前端微向腹面弯曲,腹末端扁平,胸足退化,头部红褐色,头盖缝中间明显凹陷;初孵时乳白色,后变为淡黄色至黄色。
蛹:长8~16mm,黄色;背板7节,前胸背板呈十字形肉质突起,头管(喙)弯向胸前,翅夹在中足和后足之间,头与喙结合处(喙基端)有3对刚毛,腹部末端有1对尾须,腹部背面有若干对短小毛突,各足股节与胫节结合处均有1对短小毛突。

是近年来石斛的重要害虫之一,主要以幼虫蛀茎为害,可将植株茎秆蛀空。被害植株茎秆中通常有1头幼虫,少有2头或2头以上的幼虫。幼虫为害初期石斛植株顶端叶片发黄,后期则导致叶片脱落。成虫亦为害石斛叶片和茎表。成虫在叶片上取食后被害处仅留下叶脉,呈规则的“网状”;在茎秆上取食后被害处呈“坑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