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组照片
集群编号:
版权所有©严禁批量下图、非法去水印!
陈君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
拍摄时间:2006-07-02
上传时间:2023-02-15 12:28:19
像素:1280 × 960
大小:0.5 MB
为害部位:
为害症状:
是否可信:
图片描述:
图片标签:
图片类型:田间
版权信息:CC-BY-NC

成虫:体长6~11mm。圆筒形,头、胸和鞘翅黑色,被灰色绒毛,且具密集刻点。触角线状,12节,与体等长,被稀疏灰色和棕色绒毛,下沿具稀疏缨毛。前胸背板刻点粗糙较密,中区有1个较大的略呈卵圆形的三角形红褐色斑纹。红斑内中央前方有一纵形或长卵形区,无点刻,且拱凸。鞘翅刻点较密,绒毛灰白色分布均匀,无斑点。腹部、各腿节(中足、后足腿节末端除外)前足胫节除外沿端部及中足、后足胫节基部外沿均呈橘红色。
卵:长1.6~2.2mm,长椭圆形,两端尖细,淡黄色,表面光滑。
幼虫:成熟幼虫体长12~18mm,长圆柱形。头黄褐色。前胸背板后部隆起,前区淡黄褐色,背中线乳白色,侧沟深褐色,斜向后缘,近后缘处有鱼鳞状小突起组成的斑。腹部淡黄色,腹部步泡突突出,中沟明显分成左右两叶,第4~7节背部隆起,腹末钝圆。臀节具较密的黄褐色刚毛,肛门3裂。
蛹:长7~10mm,离蛹。淡黄色至黄褐色,中胸、后胸中部有纵沟,第2~7腹节背面具黄褐色刺列。腹末平截,具多根黄褐色刺毛。

主要为害菊花、紫菀、千叶蓍、白术、茵陈蒿等菊科药用植物。以幼虫蛀害菊花主茎,破坏输导组织。轻则植株生长迟缓,不易正常开花,重则主茎上部枯萎。其成虫喜啃食菊茎尖10cm左右处表皮,并用产卵器呈圈状将茎梢刺伤,致使上部茎梢失水下垂或折断枯死,不易正常生长、开花,甚至整株枯死。菊花受害率一般在20%左右,严重时可达50%以上,产量损失很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