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组照片
集群编号:
版权所有©严禁批量下图、非法去水印!
为害部位:
为害症状:
是否可信:
图片描述:
图片标签:
图片类型:田间
版权信息:CC-BY-NC
为害症状:
是否可信:
图片描述:
图片标签:
图片类型:田间
版权信息:CC-BY-NC
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,顶部有孔口,直径70~136μm,褐色至黑色。分生孢子梗短,不明显。分生孢子细长,丝状,无色,有隔膜4~9个,大小36~65μm×1.5~2.5μm。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4℃~28℃。
菊花斑枯病又称黑斑病,病菌主要为害叶片。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,初期出现褐色小点,扩展后成圆形、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,直径5~10mm,褐色、紫褐色或黑褐色,边缘清晰,叶缘病斑呈半圆形或扇形。后期病斑上密生针头状细小黑点,为病原菌分生孢子器。病斑多时可聚合成大病斑,使叶片变黄、皱缩。发病严重时,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变黑枯死,枯叶多悬垂于茎秆上而不脱落。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。各主产区均有发生,造成叶片大量枯死,影响产量和品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