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组照片
集群编号:
pests-156
版权所有©严禁批量下图、非法去水印!
刘赛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
拍摄时间:2024-07-15
上传时间:2024-07-15 23:36:59
像素:4080 × 3060
大小:3.9 MB
为害部位:花
为害症状:畸形
是否可信:
图片描述:
图片标签:
图片类型:田间
版权信息:CC-BY-NC

成虫:体长2~3.5mm,展翅约6mm。黑红色,体表有黑色微毛;触角16节,黑色,念珠状,节上生有较多长毛;复眼黑色,在头顶部相接;各足跗节5节,第1跗节最短,第2跗节最长,其余3节依次渐短,跗节端部具爪1对,每爪生有一大一小两齿;胸腹背面黑色微毛,腹面淡黄色,雌虫尾部有一小球状凸起;前翅翅面上密布微毛,外缘和后缘密生黑色长毛。
卵:长圆形,近无色透明,常10多粒一起,产于幼蕾顶端。
幼虫:体长1.3~2.7mm,越冬幼虫体长约1.5mm。初孵化时白色,后为淡橘红色小蛆,扁圆形,腹节两侧各有一微突,上生有一短刚毛。体表面有微小突起花纹。胸骨叉黑褐色,与腹节愈合不易分离。茧:长约2mm,长圆形,灰白色。
蛹:长约1.7mm,黑红色。头顶有2尖突,后有1淡色长刚毛。腹部各节背面均有一排黑色毛。

因其难于防治,又称之为“枸杞癌症”,此虫1972年始见于野生枸杞植株上,1985年宁夏芦花台园林场100hm2枸杞园曾因枸杞红瘿蚊严重为害造成30%~50%减产。之后,青海、内蒙古均有成灾报道。20世纪80年代末该虫在宁夏枸杞产区一度大发生,为害面积达667hm2,占宁夏地区枸杞种植面积的1/3。主要以成虫产卵于枸杞幼嫩花蕾,卵孵化后幼虫取食子房,致花蕾畸形膨大呈灯笼形虫瘿,虫瘿内幼虫有数十头至百余头,不易正常开花结实,最后干枯早落。红瘿蚊世代发育分土壤中和花蕾内两个阶段,暴露期极短,防治难度极大,当发现为害时已无法补救,生产损失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