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组照片
集群编号:
版权所有©严禁批量下图、非法去水印!
丁万隆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
拍摄时间:2019-10-07
上传时间:2022-11-11 08:57:18
像素:5184 × 3456
大小:6.4 MB
为害部位:
为害症状:
是否可信:
图片描述:
图片标签:
图片类型:田间
版权信息:CC-BY-NC

菌丝体生于叶的两面,消失至存留。 分生孢子近柱形,少数桶形至柱形,大小20.3~40.6μm×12.7~17.8μm。 附属丝7~38根,典型地分枝1(~5)次,近双叉状或不规则地分枝,少数不分枝,弯曲至近直,长度为子囊果直径的0.5~1.5倍,长30~165μm,上下近等粗或在上部精细,宽2.8~8.9μm,壁薄,平滑,有时微粗糙,有0~3个隔膜,淡黄色至近无色,少数在下半部浅褐色; 闭囊壳散生至近聚生,暗褐色,扁球形,直径75~120μm。附属丝丝状、近二叉状或不规则分枝,大小30~125μm×3.8~8.9μm,表面平滑至微粗糙,0~3个隔膜。 子囊2~7个,近卵形、广卵形、近球形或不规则卵形,有短柄,少数无柄,大小45.7~83.8μm×30.5~49.5μm。 子囊孢子3~5个,椭圆形,少数卵形,带黄色,大小19.1~25.4μm×12.7~15.2μm。 有性阶段产生子囊果。 子囊果一般在茎叶表面散生至近聚生,暗褐色,扁球形,直径80~112μm; 壁细胞不规则多角形,直径5.1~18.8μm,附属丝7~38根,有不规则的分枝或双又分枝,少数不分枝,长度为子囊果直径的0.5~1.5倍,有0~3个隔膜,近无色,基部多呈淡褐色。

叶片、花、茎秆均能受害。发病初期,叶片出现白色霉层,即病原菌的菌丝及分生孢子。后期产生小颗粒,即病原菌有性阶段的闭囊壳。病情发展迅速,全叶布满白粉,引起叶片枯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