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组照片
集群编号:
diseases-314
版权所有©严禁批量下图、非法去水印!
陈君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
拍摄时间:2011-07-25
上传时间:2023-01-03 14:58:39
像素:2048 × 1536
大小:1.0 MB
为害部位:
为害症状:
是否可信:
图片描述:
图片标签:
图片类型:田间
版权信息:CC-BY-NC

性孢子器球形,颈部凸起于表皮外,黄褐色,直径72.5~112.5μm。性孢子椭圆形,单胞,无色,大小2.5~5.0μm×2.5~3.5μm。锈孢子器圆形或近圆形,扩展连片为条状或不规则垫状,栗褐色。锈孢子圆形,近圆形或椭圆形,黄褐色,表面有小刺,大小21.0~25.9μm×22.0~31.7μm,壁厚1.2~2.4μm。夏孢子堆圆形,粉状,周围表皮翻起,茶褐色,直径0.5~1mm。夏孢子球形,近球形、卵圆形或广椭圆形,黄褐色,表面有细刺,赤道上有2个发芽孔,大小24~29μm×18~26μm,孢壁厚1.4~2.4μm。冬孢子堆圆形或长椭圆形,黑褐色,粉状,直径1~1.5μm。冬孢子广椭圆形,顶端和基部均呈圆形,黑褐色,双胞,隔膜处稍缢缩,表面有小瘤,大小28~45μm×19~25μm,膜厚2.5~4.0μm。冬孢子的柄短,无色,可脱落。

病菌主要为害叶片,也可为害苞叶等其他部位。幼苗被害后,子叶、下胚轴及根部出现密黄色病斑,病组织略肿胀,病斑上密生针头状黄色小颗粒,为病原菌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,严重时引起死苗。叶片受侵染后,背面散生锈褐色或暗褐色微隆起的小疱斑,后疱斑表皮破裂,散出大量棕褐色或锈褐色夏孢子。后期夏孢子堆处产生暗褐色至黑褐色疱状物,为病原菌冬孢子堆。发病严重时,叶片正面也可产生病斑,病株提早枯死。病株花色泽差、种子不饱满,品质与产量降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