玫瑰多带天牛 Poyzonus fasciatus / 玫瑰
科属分类
动物界 Animalia
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
昆虫纲 Insecta
鞘翅目 Coleoptera
天牛科 Cerambycidae
Poyzonus
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
昆虫纲 Insecta
鞘翅目 Coleoptera
天牛科 Cerambycidae
Poyzonus
中文俗名
黄带蓝天牛
分布区域
主要分布于山东、山西、河北、湖北、吉林、内蒙古、甘肃、宁夏、陕西、江西、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福建、广东等地。
形态描述
成虫:雌虫体长14.4~19.3mm,雄虫体长11.6~18.5mm;蓝黑色的鞘翅中央有两条明显的黄色横带,在每条横带上有4条平行的银白色纵线。
卵:扁椭圆形,长2.9~3mm。
幼虫:老熟幼虫体长17.2~32.6mm,黄色,前胸背板突出,乳白色,方形,前缘密生红褐色短毛。
蛹:长13.2~20.4mm,淡黄至深黄色。
卵:扁椭圆形,长2.9~3mm。
幼虫:老熟幼虫体长17.2~32.6mm,黄色,前胸背板突出,乳白色,方形,前缘密生红褐色短毛。
蛹:长13.2~20.4mm,淡黄至深黄色。
形态照片
为害部位
茎
为害症状
缺刻
为害特点
是玫瑰的重要蛀茎害虫。除为害玫瑰外,还为害黄刺玫、杨、柳、刺槐、竹、桉树、侧柏、酸枣、菊科及伞形科植物。该虫以幼虫钻蛀玫瑰枝条及其根部,致使植株衰弱,连续几年受害,造成植株死亡。据在山东省平阴县玫瑰花生产基地调查,有虫株率达10.2%~82%,死亡率达5%~67.8%,严重影响玫瑰生长。
发生高峰期
3月 | 4月 | 5月 | 6月 | 7月 | 8月 | 9月 | 10月 | 11月 | 12月 | 1月 | 2月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
春 | 夏 | 秋 | 冬 |
发生规律
在山东2年发生1代,少数3年1代,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壳内或以老熟幼虫在蛹室内越冬。3月中旬,当玫瑰开始萌芽时开始活动,先蛀食韧皮部,后蛀入木质部,并螺旋式地向枝条顶端蛀食。4月中旬,被害枝条萎蔫,并开始出现黄白色粉末状虫粪。随虫龄增加,食量加大,不断加深拓宽虫道,上下来回蛀食,虫粪由枝条下端的排粪孔排出。6月上旬,被害枝条基本蛀空后,开始转入根部为害。幼虫蛀食根部极为迅速,7月上旬根部被蛀长度可达33~65cm,所蛀虫道光滑,虫粪全部由根茎处的排粪孔排于地面。7月中旬老熟幼虫回蛀到根茎部,并把虫粪排入蛀道内,7月下旬开始封闭蛀道上端,做4~18cm长的蛹室越冬。至8月下旬幼虫全部越冬。
幼虫翌年6月上旬开始化蛹。6月下旬达到化蛹高峰,约7%的幼虫需待隔年化蛹。蛹期13~18天,平均14~15天。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,7月上旬达羽化高峰。羽化成虫需在蛹室内停留10~15天,最长可达29天方出蛹室。7月下旬为成虫出现高峰。成虫爬出蛹室后即可交尾,雌雄均能多次交尾,成虫必须取食花蜜补充营养,否则虽交尾,亦不易产卵。成虫喜欢在晴朗无风的白天活动,阴雨天和夜晚多静伏不动,成虫10~12时和15~18时最为活跃,受惊时能放出浓郁的芳香气味,成虫对蜜源植物的趋性比较强烈,具有群集习性,略有趋光性,飞翔力较强,达30m。雌雄性比1:1。雌成虫寿命40~51天,雄成虫35~47天。成虫活动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。成虫交尾3~7天后,选一二年生的玫瑰枝条基部1~6cm的向阳面开始产卵,每雌可产卵13~28粒。在野外7月中旬始见初产卵,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。卵单粒散产,粘贴在枝条表皮光滑处,一般每个枝条上只产1粒。卵经8~10天完成胚胎发育,但不孵化,而是以此虫态在卵壳内越冬。
幼虫翌年6月上旬开始化蛹。6月下旬达到化蛹高峰,约7%的幼虫需待隔年化蛹。蛹期13~18天,平均14~15天。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,7月上旬达羽化高峰。羽化成虫需在蛹室内停留10~15天,最长可达29天方出蛹室。7月下旬为成虫出现高峰。成虫爬出蛹室后即可交尾,雌雄均能多次交尾,成虫必须取食花蜜补充营养,否则虽交尾,亦不易产卵。成虫喜欢在晴朗无风的白天活动,阴雨天和夜晚多静伏不动,成虫10~12时和15~18时最为活跃,受惊时能放出浓郁的芳香气味,成虫对蜜源植物的趋性比较强烈,具有群集习性,略有趋光性,飞翔力较强,达30m。雌雄性比1:1。雌成虫寿命40~51天,雄成虫35~47天。成虫活动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。成虫交尾3~7天后,选一二年生的玫瑰枝条基部1~6cm的向阳面开始产卵,每雌可产卵13~28粒。在野外7月中旬始见初产卵,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。卵单粒散产,粘贴在枝条表皮光滑处,一般每个枝条上只产1粒。卵经8~10天完成胚胎发育,但不孵化,而是以此虫态在卵壳内越冬。
防治方法
1. 农业防治 清除玫瑰园周边的蜜源植物,进行根际培土、除草和更新修剪,减少成虫补充营养的机会,降低产卵量。
2. 生物防治 该虫的主要天敌有广喙蝽、蚂蚁和蟋蟀。广喙蝽主要刺吸成虫,蚂蚁和蟋蟀主要咬食初产卵。管氏肿腿蜂对玫瑰多带天牛有较好的控制作用,其田间扩散有效距离为25m,可在天牛幼虫期田间释放管氏肿腿蜂。
2. 生物防治 该虫的主要天敌有广喙蝽、蚂蚁和蟋蟀。广喙蝽主要刺吸成虫,蚂蚁和蟋蟀主要咬食初产卵。管氏肿腿蜂对玫瑰多带天牛有较好的控制作用,其田间扩散有效距离为25m,可在天牛幼虫期田间释放管氏肿腿蜂。
登记农药(截止2024年) 共0条
登记证号 | 农药名称 | 有效成分含量 | 剂型 | 类别 | 毒性 | 持证人 |
---|
为害照片